|
【绿色发展】守住碧水蓝天 生态文明指三水发展新路 |
【lvsefazhan】2017-12-21发表: 守住碧水蓝天 生态文明指三水发展新路 佛山日报记者马永钊、陈梦通讯员三宣报道:三江汇流之地,上演了一段绿色崛起的传奇。18日,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公示结束。未来三年,一座以云东海湿地万亩水域为依托,集湿地保护、湿地恢复、科普宣教于 守住碧水蓝天 生态文明指三水发展新路佛山日报记者马永钊、陈梦通讯员三宣报道:三江汇流之地,上演了一段绿色崛起的传奇。 18日,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公示结束。未来三年,一座以云东海湿地万亩水域为依托,集湿地保护、湿地恢复、科普宣教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将逐渐成型。 从2010年的511亿元,到2016年的1092亿元,三水区完成了经济总量的跨越式进阶。难能可贵的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三水的生态文明建设非但没有掉队,反而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实现了从守护自然禀赋到提升绿色环境再到发挥生态优势的波浪式进化。 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三水走出的是一条绿色崛起的新路,在实践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化为生动的现实。 这也是一条尊崇自然规律、实现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三水将继续通过打造“广佛创智之城、岭南水韵胜地”,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底色转化为崛起佛山新增长极的发展亮色,在佛山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的征程中体现更大的三水担当。 绿色崛起的底线坚守 连日来,南粤大地气温骤降,佛山唯一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山地——大南山依旧风光无限。逶迤多姿的地形山貌勾勒出秀美妩媚的山地风光,蓊郁茂盛的高树矮草装点着幽然深邃的森林景致,寓动于静的水库山泉渲染开婀娜多姿的水乡风情…… 镜头拉近,植被覆盖率达80%、丘陵面积占50%、水体面积占11%的大南山,是镶嵌在三水区北部的一颗绿宝石。镜头拉远,坐拥大南山、云东海湖等自然禀赋的三水,则是制造业大市佛山一道不可多得的生态屏障。 坐拥数不尽的湿地湖泊、桑田鱼塘星罗棋布的“水禀赋”,三水一度成为广东“四大粮仓”之一、珠三角最大“菜篮子”。也让休闲旅游产业、生态观光农业和大健康产业蓬勃而起。 不自傲于先天禀赋,近年来,三水以水点睛,充分利用区域内河涌众多的特点打造水环境,保持并不断扩大固有的生态优势,提升城市品位。三江水韵公园、水庭景观带、北江凤凰公园等一批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水景观,让市民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实惠,也进一步擦亮了三水的生态品牌。 绿水青山金不换。经济新常态下,通过透支资源、生态和环境红利获得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经无法持续,特别是近些年来,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大自然已向粗放的发展方式亮起红灯。而在佛山属于后发地区的三水,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坚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摸索出一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并重的绿色崛起新路。 三水需要速度,也需要质量,但绝不能为了追求量而牺牲质。走绿色发展之路,是三水区委一而贯之的坚持。 谋定而后动。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2003年起三水推行工业入园,避免了粗放式的资源消耗。通过集约式发展既保住了三水良好的生态,又留下了相对充裕的发展空间,不开发土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42.1%,土地开发强度仅20%多,15.4%的森林覆盖率。水域面积占总面积三分之一,这为三水实践绿色发展奠定了珠三角先发地区无法比拟的先天条件。 手握自然禀赋与后发优势,三水在实现gdp突破千亿的征途上,不断丰富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从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引入到三水新城“山-湖岛-城-江”格局的构建等各项产业、城市建设中,均贯穿着一条绿意盎然的生态底线,不曾有丝毫动摇,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得益于大自然的馈赠,在佛山五区700多平方公里的富含“长寿元素”硒的土壤中,三水占了近一半,“富裕型长寿之乡”美名在外。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区共有79位百岁老人。 广东省社科院教授丁力曾多次到三水调研,三水对绿色发展的坚持让他深有感慨:很多人认为发展就肯定会破坏环境,这样看来发展与环境是矛盾体,但三水这几年,发展很迅猛,生态环境也没被破坏,探索出了一条很好的绿色发展路径。 “向水要绿”的环境提升 当前,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不仅期待安居、乐业、增收,更期待天蓝、地绿、水净。因此,三水不仅要守住优良生态这一“存量”,也要继续扩大绿色“增量”,才能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态的新期待。 “我们要进一步擦亮三水生态品牌。”三水区委书记黄福洪表示,三水必须坚定不移地传承和保护好生态环境,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让生态效益惠及更多人群。 近年来,借着佛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东风,三水积极参与到“金佛山,银佛山,生态文明创新建设美佛山”的生动实践中来,并逐步形成了“向水要绿”的创森特色。数据显示,2014年,三水的水岸绿化率为75.02%,到了2017年则跃升至95.06%。 每到炎炎夏日,住在三水区云东海街道高丰村一带的居民,常在傍晚走进家门口的三江水韵公园散步纳凉。漫步于7米宽的亲水平台,感受着河水的流动,身旁是杂植杜英、秋枫、垂柳的绿化带。晚风轻拂,枝叶簌簌作响,河岸边坐着几位安静专注的垂钓者,此情此景令人心醉。 依托西南涌,三水新城的三江水韵公园大气秀美。借助大棉涌,北江新区的北江凤凰公园风情独具。浪漫的蓝色玻璃圆顶廊架,古典造型的罗马石柱,还有隐藏在花丛中的法式庭院小品,这间匠心独运的绿色“客厅”不断吸引着周边市民的到来。此前,这片大棉涌滨水带仍是一片荒地。如今,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滨水公园为三水再添新绿。 在云东海街道,一座以云东海湿地万亩水域为依托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也正在慢慢成形。根据规划,以云东海湿地为原点,在数公里范围内分布的三水森林公园、荷花世界以及月亮湖等特色景观将形成一个绿色景观群落。 以水为魂的绿色景观打造,不仅限于三水城区,也已延伸至各镇街。为挖掘岭南水乡的绿色神韵,每个镇街都有独特思考:白坭镇要引入西江美景,精心打造传统文化轴,描绘“江在城中”的滨江美丽画卷。大塘镇要打造“一河两岸”生态景观带。南山镇要全力推动漫水河全流域景观建设,增添丰富“水元素”。芦苞镇要依托芦苞涌和九曲河,打造“水上旅游黄金带”…… 在“向水要绿”的创森抓手之外,三水还借助大手笔的城市升级等举措,千方百计拓展森林绿地空间。通过“五位一体”改造提升工程,三水先后为广海大道、健力宝路、三达路等主干道路披上了绿装。对西南城区的主要建筑物亮化、美化工程的完工,让三水的城市面貌更加靓丽。先后改造提升了沙头公园、西南公园、左岸公园等一批老旧公园,让公园变成城市“绿肺”。让栖息于此的市民更加尽情地追逐梦想、畅快生活。 铁腕治污的红线意识 三水深知,建设生态文明、打造佛山绿色增长极,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一蹴而就的。为此,多年来三水以铁腕治污持续保持环保高压态势,为生态保护划出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 2014年9月,三水设立“环保警察”,清理了云东海、乐平范湖片区数十家无牌无证企业,周边居民对于大气污染的投诉大幅减少。2015年,三水通过与四会合作开始探索跨界环保执法,至今已与肇庆四会、大旺、高要,广州花都,清远清城,以及我市南海、高明建立联合环保执法机制,共同筑起环保堡垒。今年,三水区环保局还在我市首创“环保医生”,骨干人员深入企业“治未病”,为企业消除环保隐患,其中为多家企业提出了废气收集方面的建议。 今年5月开始,“三水蓝”保卫战正式打响。三水出台了《三水区大气强化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并成立三水区大气强化治理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区主要领导双挂帅,区委书记黄福洪,区委副书记、区长胡学骏一同担任组长,18个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以及7个镇街党委书记、镇长兼任领导小组成员,“阵容豪华”。 “以铁的手腕推进环境污染整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三水区区长胡学骏强调,对符合环保政策的企业该整改的整改,该关停的关停,让环境违法行为无所遁形。 “三水蓝”保卫战行动以来,全区环保、住建、城管、公安等多部门联动,区镇密切互动,检查建筑工地、餐饮油烟、露天焚烧、工业企业等大气污染源,依法对一批未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工业企业、餐饮食肆和建筑工地进行查处整改。 这些行动有力震慑了不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企业、工地和餐饮企业,对改善空气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市环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三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29,优良天数比例78.3%,为五区中最多,二氧化硫、pm10、pm2.5和臭氧浓度同比均有所下降。 碧水蓝天,一样都不能少。在“三水蓝”保卫战打响的同时,三水的内河涌治理并未停步:2014年,积极开展河涌综合整治,落实“一河一策”,实施河道清淤、补水调水,开展大棉涌、大塱涡涌、左岸涌水质改善工程。2015年,开展河涌流域工业水污染整治行动,全面清查首批7个重点河涌流域违法生产、排污破坏水体的企业,关闭或搬迁企业97家,进一步降低周边排污工业企业对流域水质的潜在风险。2016年,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试水“河长制”。 今年,河涌整治更成为三水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河长制全面推行,三水区河长制工作由区委书记挂帅,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和区级总河长,区长任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和区级副总河长。以河长制为抓手,以广佛跨界河涌污染整治为切入点,三水坚持以水质达标为目标,因河施策,水岸同治,从生活源、农业源、工业源和河涌内源多方面着手,严控污染源头,挂图作战,真抓实治。 水韵胜地的价值追求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既要治标,更须治本。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依靠种草种树的绿化提升、环保高压的末端治理,更在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认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发展建立在资源能支撑、环境能容纳、生态受保护的基础上,根子在于生产方式的转变,让增长变得更轻、更绿。 近年来,随着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节能减排步伐的加快,三水在经济发展等方面上演了一场绿色变革,有力地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共振。 从2014年开始,三水对铝型材行业进行改燃,从燃煤、重油到使用清洁的天然气。至去年10月底,三水47家铝型材企业已全部完成熔铸炉改燃。 近年来,三水还不断提升陶瓷企业废气排放标准,目前深化整治已基本完成。 今年初,三水区环保局、区发展规划局、区安监局等多个部门与南山镇组织成立了南山镇石灰土立窑关闭工作领导小组,依法依规开展对扬尘严重的落后产能——土制石灰窑实施“一刀切”式的关闭淘汰工作。预计在今年底,这些石灰窑将全部清理完毕,为南山发展生态休闲产业扫清障碍。 “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把关企业准入,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三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三水区经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产业把关上,三水自2016年以来加快了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产业进行提升改造,同时致力于构建低碳经济产业运行体系。 黄福洪更进一步指出,良好的生态是三水参与未来区域竞争的最大筹码,用好自己最大的筹码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三水的生态文明建设由此“进化”到新的境界。2016年9月,黄福洪、胡学骏领衔的新一届党委政府班子为三水确立了打造“广佛创智之城岭南水韵胜地”的新目标定位,其背后隐藏的发展逻辑正是在经济建设层面通过壮大智能制造产业继续推动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转化生态优势层面擦亮“中国长寿之乡”的金字招牌,通过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等载体做强水经济,做足水文章。 今年以来,从尼克佛山文化生态海岸项目的奠基,到华南新能源汽车集成创新产业园项目的落地,再到2017三水旅游文化周刷爆市民“朋友圈”……种种迹象显示出,三水的绿色新动能已经开足马力,三水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已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以此为指引,刚刚荣膺“国家森林城市”的佛山提出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 而作为佛山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三水正将生态优势全面转化为发展胜势,为强劲的引擎装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芯”。昂首步入新时代,三水正在抒写新的绿色传奇。 (文/佛山日报记者马永钊、陈梦通讯员三宣) 数读三水生态名片 三水地处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北端,境内西江、北江、绥江三水汇流,区位、自然生态优势得天独厚,是珠三角地区难得的生态绿洲。 三水水域占全区总面积的1/3,水资源丰富、水网密布。流经三水长度在14.6公里以上的河涌有10条。西江、北江三水段长年保持着地表水ⅱ类水体水质标准,饮用水源达标率为100%,成为佛山第二水源地、广州西江引水工程取水口。 三水森林覆盖率15.4%,林业用地面积11655.1公顷,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14.08%。其中生态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分别各占全区林业用地面积的53.35%和46.65%。三水、大南山、大坑3个森林公园以及占地5000亩的九道谷森林公园,成为三水区四道绿色屏障。不开发土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42.1%,开发强度控制在20%左右。 三水属珠三角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在地理上称为“三水盆地”,土地肥沃,沉淀了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其中被科学家称为人体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的硒元素,在三水土壤中的含量极为丰富。 瓷砖相关 绿色建材 绿色认证 绿色标志 发展规划 发展战略 发展趋势 发展之道 发展 ,本资讯的关键词:line森林城市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生态优势绿色发展201三水区 (【lvsefazhan】更新:2017/12/21 16:29:18)
|